跳到主要內容區

      本校以「國際海洋頂尖大學」與建立「國際頂尖海洋研究中心」為發展目標(下圖),建立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及海洋人才培育的國際頂尖海洋學府。


      中心2023年獲得教育部第2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2部分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專案計畫補助,計畫名稱:全球變遷下海洋與水產的調適與因應(The Respon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Ocean and Aquaculture to Global Change),本計畫目標「全球變遷下海洋與水產的調適與因應」為因應全球變遷下的海洋與水產所面臨的重大問題,這是國內及國際當今最重要的議題,並推動國際高端海洋科學、海洋生物生態與水產養殖科技的研究及培育國際級海洋人才。本計畫共有四項子計畫目標,分別為(一)海洋環境與生態,(二)海洋生物多樣性與資源管理保育,(三)海洋生物生理與調適及演化,(四)水產養殖創新科技與永續海洋,並特別選定鄰近海洋大學的宜蘭龜山島海底熱泉為橫向合作重點,該主題包括海洋生態、海洋生物多樣性、海洋生物生理、基因體分子細胞與遺傳學及海洋生技等跨領域之研究(橫跨串連本計畫四項主題專長,如下圖)。因熱泉地區有大量熱泉特有的怪方蟹及其他海洋生物包括珊瑚,可作為本中心極端海洋環境生態、生物多樣性、海洋生物調適與因應的生態模式和模式實驗生物。

 

      中心計畫總主持人張清風為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教授(海大特聘講座暨終身特聘教授),本計畫分設有四項子計畫,分別由龔國慶終身特聘教授、陳天任特聘教授、張清風終身特聘教授、周信佑特聘教授為子計畫負責人,分別帶領團隊研究老師人員,負責推動執行研究計畫。本計畫包括海洋科學、環境生態、海洋生物多樣性、海洋生物生理生態、與水產養殖科技之研究,研究從微觀至巨觀,從基因體與分子至個體、群體與生態系統,這些都是屬於持續性、長期性、跨領域且整合性的研究,需長期觀測與大尺度,在空間與時間軸上,進行研究分析與比較。因此,本計畫各項子計畫之主題是屬於整合性且橫跨短期、中期與長期之持續性探究,才能有顯著成果。本計畫長期目標為探討「全球變遷下海洋與水產的調適與因應」。


海洋中心研究計畫領域之範疇

本計畫四項子計畫之短期、中期與長期目標
子計畫一:海洋環境與生態(召集人: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龔國慶終身特聘教授)

  1. 海洋藍碳與碳中和研究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2. 海洋微塑膠污染幫浦及其生態風險研究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3. 副熱帶陸棚浮游生物食物網生態過程研究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4. 古海洋海表溫、生物生產力與颱風變遷之氣候重建研究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5. 深耕臺灣海洋教育(長期目標)

子計畫二:海洋生物多樣性與資源管理保育(召集人:生命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陳天任特聘教授)

  1. 海洋生物資源管理保育研究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
子計畫三:海洋生物生理與調適及演化(召集人:海洋中心張清風終身特聘教授暨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)

  1. 海洋生物在極端高硫環境下的適應(短期、中期目標)
  2. 海洋生物對極端環境海洋酸化的適應(短期、中期目標)
  3. 海洋生物的生殖生理生態及調適策略研究(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4. 探討海洋生物包括魚類與珊瑚的緊迫反應與生殖調適策略(中期、長期目標)

子計畫四:水產養殖創新科技與永續海洋(召集人:海洋中心周信佑榮譽講座教授)

  1. 新穎抗菌材料開發(短期、中期目標)
  2. 建立海水魚類(以石斑魚與其他魚類)與白蝦之免疫調控機制與新穎預防疾病之策略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3. 水產生物抗逆境育種及加值之分子標誌開發(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4. 創新箱網養殖與室內外循環水養殖系統(智慧化養殖)技術(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5. 藻類的永續開發利用(中期、長期目標)
  6. 資源放流與永續海洋(長期目標)
登入成功